耳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耳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打假还是打电商淘宝高调回应的背后逻辑-【zixun】

发布时间:2021-10-12 16:51:19 阅读: 来源:耳环厂家

>>科技买手,全网尖儿货打折/特卖推荐平台<<

1月27日下午,面对假货指责,“淘宝小二”终于怒了。

针对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1月23日发布的去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抽检报告,淘宝网以“小二”名义在官方微博上写了一封《您违规了,别吹黑哨》的长文,点名写给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文中对样本数据、统计范围、抽检程序均提出质疑。

意料之中的网络反响是,如此“犯上”之举瞬间引爆了微博和朋友圈。人们在问,淘宝这次为何反应如此“高调”?

先来看看这份去年8-10月之间,由工商总局委托国家消协操作的抽检报告(工商总局官网可查),此次抽检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淘宝网样本最多(51个),正品率为37.25%。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样本数量分别为20个、7个和10个,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聚美优品的3个样本均为正品;中关村电子商城的1个样本为非正品,正品率0%。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达到58.7%。”

对此,马云的好友史玉柱在个人微博上忍不住吐槽,“我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统计局从事抽样调查工作,负责样本量设计。对于10亿总量,仅抽样这点点样本,在抽样统计学面前有点苍白。”

这也是淘宝小二在长文中质疑抽检样本选取方式的焦点之一。目前淘宝网上的商品总数已经超过10亿件,有近千万的卖家,如果以这次抽检结果(正品率37.25%)计算,淘宝上将约六百万商家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均非正品。

在27日下午工商总局的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借机将这篇还带着热乎气的“小二长文”摆到总局官员面前。对方回应称,本次抽查数据不是为了反映电商整体假货的环境有多差,而仅仅是一次抽查结果,不能过度解读。目的是发现违法线索,就是要找问题,要通过抽查维护消费者权益。

有意思的是,网监司在上个月刚发布了一则针对去年双11的抽检报告,结果显示,在207批次的样品中,大部分为合格品,假冒商品占总样品的3.6%;而本次监测的结果是,非正品率高达41.3%。同一个部门发布,差别多达十倍以上。

上述官员回应称,本次抽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打击电商中的违规情况,与此前的双11、双12的抽查目的不一样,所以在数据上有偏差;而且抽查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不同机构在抽查的操作过程中出现数据偏差也很正常,整个过程都是合理合规的。“非正品不等于假冒伪劣,不是一个概念,这次抽查所公布的是非正品,而不是假冒伪劣。”

在网监司这次的报告中,对于“非正品”概念的列举界定,将“非授权正规渠道”的商品列入其中。自营和平台,两种电商模式在假货问题上的差异被舆论放大。

“这是对广大商家的不公平。”淘宝小二在公开信中就此回应说,非授权渠道不等于非正品,因为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拥有从出厂到销售最后一环的完整授权体系。“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经营的大平台,居然是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维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故意。”

谁都知道,电商平台本身并不生产假货,假货的源头还要追溯到线下。自营模式也好,平台模式也罢,有义务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对商品质量、渠道进行监控,电商模式更容易让线下难以追溯的假货暴露在网上。

就在27日下午淘宝小二写公开信后不久,商务部新闻办发文称,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对工商总局网监司的报告十分重视,“下一步将继续把互联网领域专项整治推向深入,健全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强政府与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

这倒是为打假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路。阿里拥有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目前正在做的也是利用这些资源对造假、售假产业链的追踪与分析,几乎已能按照商品品类绘制出一张反映中国假货源头和主要流通地的地图,但是阿里不是执法部门,没有执法权;而有执法权的工商部门又没有对网络商品的监控能力。合作而非吵架,才是打假的共赢状态。

就像支付宝的出现一样,将非面对面交易中的诚信风险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方案降到最低,让参与的买家和卖家都遵守这个交易规则。打假也需要电商企业和政府部门一起建立起一套监督和执法机制,而非互相揪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

当然,地方政府的态度也成为打假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像阿里目前正在做的,在假鞋泛滥的福建莆田地区,当地政府很欢迎阿里巴巴用大数据的方式对当地造假产业链进行追踪和分析。阿里同时也在帮助这些生产能力不错的造假者转型,寻找一条售卖正品的电商路。

记者在27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电子商务年会上听到与会专家分享了一个现象,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时,假货等社会乱象会明显抬头,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国人均GDP在2010年左右达到这一标准,对应的正是电商被质疑假货最集中的时期。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假货现象会逐渐被遏制。

西平里

上海人家

吴中路二手房